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換位置一定會換腦袋嗎?

       有人用江宜樺和龍應台的案例否定我選政治人物的原則:「一個人,只有在他還沒開始考慮要不要參政時,說的才是真心話。我們要檢驗的是他說過的話裡有沒有始終如一、堅持到底的核心價值,以及他是否曾經為這堅持犧牲過自己的重大利益,並且從來都不後悔。」
        我先提醒網友一句話:我ㄧ共提出四個要件,而不是一個要件。江宜樺和龍應台上任前說過的話始終如一,但是我看得出其中沒有核心價值(賣弄讀過的書,用書來維護藍營的利益和自己的未來利益;賣弄國外生活經驗,看不起台灣人,表現自己的不屑),我更不曾看過他們何時曾經為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而犧牲過自己的重大利益(我看到的反而是一再利用自己的言論在爭取個人的利益與名氣),當然,我也沒看過他們從來都不後悔。

       先用案例證明「有人換了位置絕不會換腦袋」:甘地、黃信介、林義雄。他們已經用一輩證明了自己,不需要我贅述。我相信還有四個人不會變質:刺蔣案的黃文雄、被關過的丘延亮,以及黃武雄和監委黃煌雄。我是分析這些人的特質,拿他們跟陳水扁、江宜樺等人比較,而得到我的判準的。他們的共同特色是什麼?
       他們的核心價值不是權力、個人才華與成就,他們有遠高於政治現實和個人利益的人生價值。而決定一個人的作為的,就是他的核心價值。當一個人所信仰的最高核心價值就是權力時,他會為了權力而犧牲一切;當一個人的人生最終價值高於權力時,他會為了自己的信仰而放棄權力。甘地很清楚地向我們證明了這一件事。
        所以,我從來都不相信「權力使人腐敗」,我只相信「權力使沒有信仰,或信仰薄弱的人腐敗」。

       作為中國人,漂亮的核心價值很容易隨便就背出來:儒、釋、道、基督宗教、民主、共產的名言我們缺過哪一套?要讀出一個人真正的核心價值,要有非常細膩的閱讀能力,要能夠「讀透紙背」,讀到「絃外之音,言外之意」。所以,同一個人的文章,不同的人讀起來不一樣。只聽其言,很難確保你讀得懂政治人物的心。
        孔子說過兩套看人的方法,很值得參考:「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行為是檢驗信念的關鍵,尤其是他到曾經犧牲過什麼:犧牲的層級越高,表示他的信仰在他的價值量表上的位置越高。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顯然是相信「救國的意義與價值高於個人生命」。

        黃信介曾被質疑是「聯合中國推翻國民黨」,但是黄信介在戒嚴時代帶頭組黨,在恢復增額資深立委身分後,即發表「請與我一同告別舊時代」演說,辭掉終身立委,為解散「萬年國會」的改革訴求以身作則。一個人曾經為他的信念犧牲多少個人利益,就證明他的信念有多堅強或真誠。而黃文雄的刺蔣和林義雄的苦行與絕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想不起來黃武雄和監委黃煌雄曾經為他們的信念犧牲過什麼,我只能說:根據我跟他們的互動,我相信他們的人生最高價值超過權位黃煌雄是唯一感動過的監委
        陳菊是個很可惜的人,擔任過郭雨新秘書的人,應該有機會受到郭雨新的人格感召;為民主而坐過牢,這表示她願意犧牲。但是她取得權位後的表現,讓我極端看不起。我曾經為此納悶很久。最後只能這樣猜測:她的熱情與價值觀是被前輩鼓舞的,沒有自己深刻反覆辯證過的價值與信念──沒有屬於她自己的根或者根淺,猶如舊約聖經常講的「你們這些小信的人」。

        在柯 P 的〈回家的路太遠〉裡,我看到一個為了救人而忘記回家的醫師;因為救回來的是活死人,而懷疑起自己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想回家,發現家裡已經不需要他而回不去;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所以想出家。這個人要的是超乎名利的人生價值和意義。在 〈生死之間〉,我看到一個把生死還給上帝,把友情還給病人和自己的醫師。因此他終於懂得〈「熱情」是成為好醫師的秘訣〉這個道理,也同把緩和醫療當成自己部門第一優先的發展業務。在〈悲觀進取讓 a 大於一:柯文哲專訪〉裡,記者正確地點出柯P 最關心的幾件事:「你的存在讓這個世界更好還是更壞?」,「你願意付出多於你從社會擷取的,這個社會就變得更好。反之人人都想要比付出的拿得更多,這個社會就會毀滅。」「也許是我夠強,到現在還沒有被殲滅、到現在才能一直保持沒跟社會妥協。你們可以想想:你遇到困難可以堅持多久?你可以堅持說實話到什麼樣的底線?你願意為了一個價值觀活得多辛苦,甚至犧牲?」「我的夢想就是如何建立一個更好的台灣社會,我是一個革命家。」「要如何跟大一、大二的學弟妹介紹我?就這樣講吧:『他說的話都不要聽,因為會影響你在台大的升遷。』」然後,你去查兩顆子彈事件、趙建銘事件和連勝文事件裡,看他有沒有不顧自己的利益而說出始終如一的話。
        這樣,你就可以去猜:這個曾經萬念俱灰的人是不是有屬於自己的徹底反省,有根深的價值信仰,以及願意那價值與信仰犧牲多少東西。然後你再去查資料,看他犧牲過哪些,願意犧牲哪些。這樣,你就會知道他跟江宜樺、龍應台是不是迥然不同。

       其實,我的判準原本是分析我自己而來的。我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權力絕對不會使我腐敗」,即使進了內閣我也只會因為不願意委屈自己的原則而堅決辭職,不可能會因為想要成就什麼而犧牲原則。
       我在《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談現實與理想》這本書的第四章乾脆標題就是〈求全無需委屈〉,劈頭就說:「常常有人勸我:人要懂得委屈求全,先取得好的社會地位和權力,才能施展抱負,而不會有懷才不遇的遺憾。我一直都聽不懂這種道理!一個人一旦違背自己的價值觀去逢迎理念不相同的人,就註定只能用委屈換來的權位去做違背自己理念的事,因而更加地有志難伸,如何能成全自己?而且,一旦違背自己的價值和理念,就已經人品殘損甚而卑劣,還有什麼資格談『求全』?」
        你去讀《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這本書就會知道:我曾經體驗過崇高偉大的情感,因而相信我的心靈裡有崇高偉大的可能,也因而相信人比世俗的一切都更崇高偉大;因此,我絕對不願意為了俗世的任何東西而犧牲我心裡這一份莊嚴、崇高、偉大的情感,我絕對不願意讓世俗的任何東西使我變得比現在更卑賤。
       很多基督徒都不懂什麼叫「積財寶在天上」,假如你是基督徒,而且相信你比我有更多屬靈的可能性,那麼去讀一讀《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你就會知道為何不要積財寶在地上。

       其實別的不說,夏天穿短褲對我而言都比當主管、北美館館長、內閣都還重要!我當藝術中心主任時,在台北藝術圈很有名。北美館派一位一級主管來拜訪請益,她怕認不出我來太失禮,就請教藝文記者,記者說:「很簡單,穿短褲涼鞋,有時候光腳,穿著看起來像工友,神情不像工友的人就是他。」每次有年輕人用假設語氣問我:「老師,你願意入閣嗎?」我都笑他:「你相信有哪個行政院長會同意他的閣員穿短褲出席國際記者會嗎?」過去幾十年裡,我只有兩次夏天沒穿短褲:我女兒出嫁和歸寧那兩天──對我而言,親情比短褲重要。
       權力在我的價值量表裡遠低於穿短褲的自由,跟糞土同一位階,你說,權力能換掉我的腦袋嗎?
       用一個人的價值量表來預測他的未來行徑最準確。要複雜到用四個要件反覆「盤查」一個人,只因為我們看不到一個人的內心。

       容我重複一次:我從來都不相信「權力使人腐敗」,我只相信「權力使沒有信仰,或信仰薄弱的人腐敗」。所以,勇敢地去尋找值得你信任的候選人。要改變台灣,我們絕不可以放棄手中那一票,以及自己對別人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