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再度回應老貓的文章

       老貓寫了一篇〈自由體系最好的防禦是什麼?——答彭明輝老師〉來回應我的文章〈老貓對服貿的樂觀合理嗎?〉,也在某種程度上回應了我的〈老貓對服貿的樂觀合理嗎?Part II〉。我的論述核心是「台灣的讀者主動搜尋的習慣太差,慣於被餵養的人太多。」所以老貓把討論的焦點轉移到我提出的憂慮:「通路可不可以辦法對讀者洗腦」?
       老貓提出來的關鍵證據是世新大學的〈2013台灣民眾媒體評鑑大調查〉,這份資料確實是值得大家仔細閱讀與推敲。
       四大報讀者認為自己手上的報紙最「公正客觀」的比例都很接近:自由時報35.2%,蘋果日報28.5%,聯合報37.9%,中國時報31.5%。我的解讀是:台灣的報紙讀者約有三分之一很相信自己慣讀的報紙,只不過藍綠立場不一樣。不過,有三分之二的人可以跳出洗腦模式,顯示我原本低估了台灣人與社會的進步程度這種進步應該是來自於媒體與資訊的多元化:臉書社群會從社交議題的同好變成藍綠對決的世仇,而刺激淺藍、淺綠的人開始反省與覺察到自己一向偏愛的媒體是否有偏頗之處。
       此外,世新調查報告的第35頁「最具公正客觀之電視頻道」調查,排行榜上每一家的得票率都很低,簡直人云云殊,以至於排第幾名已經沒有意義(每一台的影響力都一樣小)。就這個事實而言,不管陸資如何強勢,只要他們沒辦法同時買斷絕大多數電視台,就無法壟斷台灣人的思想(而只能影響一部分人的思想)。        
       多元而自由的媒體環境確實是對抗洗腦的最有利武器。一位年輕的朋友(吳長鋼)補充一份資訊給我:博客來雖然佔有 7 成以上的網書市場,但他的營業總額還是只佔了台灣出版界總額的15~20%。台灣社會的多元化程度確實被我嚴重地低估了,因此這些統計數據大幅增加我對台灣社會成熟度的信心,但沒有完全排除我的憂慮
       關鍵問題還是:商業的邏輯加上陸資在國家補貼上的優勢,會不會讓他有機會擴大市場佔有率,並且逐步壓縮台灣社會的媒體多樣性?畢竟,目前台灣今天的媒體市場是相對開放且相對公平的競爭條件下蘊育出來的。如果在這弱小而多元的市場裡放進一隻老虎,它會不會像秦併六國那樣地擠壓其他通路的生存空間?
        獨立書店一家一家地倒了,再怎麼努力地賣優質的書也沒用,沒倒的靠賣文具和暢銷書支持;社區雜貨店一家一家地消失了,被連鎖店和大賣場擠壓到難以維生。資本的優勢和補貼確實可以在市場上擴大佔有率,也讓很多小型產業消失了;此外,開放性市場有他自己的弱點:商業邏輯會逼著所有獲利微薄的大小店家庸俗化,以至於只有獲得國家補貼的媒體有足夠的優勢販賣意識形態或從事公民教育。Neil Postman早在 1985 就寫過《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台灣真的要嘗試著既對抗庸俗的商業邏輯,又同時對抗不知懷著什麼居心的國家資本主義嗎?
       反過來說,誠品從一家賠錢的小店撐過十幾年,終於從精品書店蛻化成為中產階級「精品通路」的代言人,這確實讓我們不能對台灣人毫無信心。
        在最好的可能與最壞的可能之間,我不知道未來會實際上會如何。但是,我無法排除一個憂擔心:市場資本主義與國家資本主義的接軌沒人實驗過,我們真的可以根據過去的經驗來推測未來?還是會百密一疏而落得全盤皆輸?
       我是個保守的人,不賭沒把握的牌局(其實從來不碰賭桌),更不賭輸不起的賭局。